第三百六十七章 马路就像网上的匿名聊天室(2 / 4)

往往更友善。)

一些司机,尤其是米国司机,想通过个性化的车牌来彰显身份,这无疑是徒劳的。

不过,这引出了一个问题,你真的希望用区区7个字母来总结自己的人生吗?

——况且,你为什么想向一群不认识的人证明自己是谁?”

这时,严明理同学举手道

“薛老师,我觉得吧,米国人似乎热衷于在昂贵的汽车上粘贴廉价车贴。

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子女天资过人,诙谐地告诉人们‘我的另一辆车是保时捷’,或巧妙地暗示自己经常去某地度假(比如v)。

这种行为似乎只有米国人热衷,很少会有德国人开着贴有诸如‘我是德国人我自豪’此类车贴的汽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在任何情况下,在路上向他人昭示自己的身份都会带来诸多问题,因为司机将自己的身份意识转移到了车上。

是不是这样子啊?”

薛老师笑着答道

“按照卡茨的说法,我们成了‘半机器人’。

汽车成了我们的自我。

‘开车时,你将自我意识放大,’卡茨说,‘前方几百码开外的地方有一辆车变更了车道,你立即感觉自己被加塞儿了。他们没有碰到你,也没有碰到你的车,但你得调整方向盘,并且加速、减速,由此,你放大了自我意识。’

我们会说‘别挡我的路’,而不是‘别挡我和我车的路’。

似乎只有司机会受到身份意识的困扰。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乘客很少像你一样被这些事情激怒,一旦发生纠纷,一些喜欢指手画脚的讨厌乘客甚至会说是你不对。

这可能是由于乘客看问题的角度更客观。

他们没有将自己的身份意识和车绑在一起。

分析司机和乘客在模拟驾驶过程中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发现二者被激活的神经区域不同,他们实际上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没有乘客的情况下,司机在驾驶速度和保持车距方面更加随意。

仿佛如果没有旁人,就没有任何羞耻感,他们便会委身于汽车。

就像许多其他日常烦恼经常会被写进歌词一样,查莉·莱特(chelynht)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村歌曲《我的越野车保险杠》(the nf y suv)就简明扼要地将这一情形展现了出来。

歌曲中的主人公抱怨道,一位‘开小型货车的女士’看见她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车贴,便向她竖起了中指。

‘她自以为明白我的立场她自以为明白我的信仰,’莱特唱道。

就因为越野车上贴了一张米国海军的车贴吗?”

何建国举手回答道

“这里的第一个问题是围绕身份产生的苦恼——主人公苦恼于自己的身份被他人妄加定义。

然而,她可能也有些反应过度——除了越野车上的车贴,难道还有其他途径可以了解你的立场和信仰吗?

况且,如果你讨厌被归类,为什么当初要贴这种容易被归类的车贴呢?

在没有任何明显人格特性的情况下,车贴的确传递了许多信息。

回答完毕!”

薛老师说

“嗯!回答得不错!

1969年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个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加州黑豹党和警察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在实验中,15名受试者在车型和外观各不相同的汽车尾部贴上了醒目的‘黑豹’车贴。

这组人在过去一年里都没有因为违反交规而被处罚,但贴上车贴仅仅两周,他们就被处罚了33次。

有种观点认为,给汽车粘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