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轿车与城市发展(2 / 3)

通,而对轿车发展和使用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新加坡对进口轿车课以重税,私人买车还必须先买高达十万新元以上的‘用车证’。

在香港,居民出行中70以上都使用和依赖公共交通工具。

实际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包括米国,由于轿车过多,他们在许多城市中心区都控制轿车的使用。”

沪上交大陈米文教授谈到

“城市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的交通已步人困境。全国31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道路不足,车辆拥挤,运输效率下降,一些大城市中心地段机动车时速已下降到8一10公里,经常发生堵车。

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大量自行车,担负了大部分居民出行任务,而减少自行车所占比重,将是漫长的历程。

近年来,在部分城市,相当数量的摩托车的进人,更增加了交通的拥挤和管理的困难。”

沈笑夫深以为然。

浙大的许教授指出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困境,是国家制定轿车政策时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形成这种交通困境的结构性根源又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

如若不采取重大措施使之得到改善,又迅速大量发展轿车,城市又没有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政策及严格管理,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交通可能陷入更为严重的困境而难以解脱。

届时,不仅轿车的优势将难以发挥,整个城市的交通效率也将受到威胁。

城市是经济中心,城市整体效率的降低,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应特别重视产业间的协调配合,必须十分重视城市道路、桥梁、立交和停车场、停车库等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注重城市交通政策。

否则,将导致严重后果。泰国的曼谷就是一例。

德国《明镜》周刊十多年前就曾报道:

‘在曼谷,今天的汽车交通已成了一个噩梦。市中心交通高峰时的平均车速仅为每小时4公里,一些驾车人不得不在汽车里安装了小便器,一些孩子不得不在凌晨4点动身去学校……’。

据悉,泰国政府正以高薪聘请外国专家以治理曼谷交通疾症。

曼谷的噩梦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引以为戒。”

听到这个桥段,沈笑夫不禁一笑,还真有意思!

这时,羊城大学胡教授发言了

“早在1986年,国家就发布了《华国科学技术兰皮书》,其中《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明确规定

‘大城市应以公共交通为主,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对高能耗及污染严重的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要适当控制其发展’。

实践表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应当认真贯彻实施。

在大城市,要发展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工具。

地铁是缓解大城市交通紧张的有效方式。日本东京人口密集,交通量巨大,地铁承担了城市客运量的50。

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城市在近期还不可能普遍兴建地铁。轻轨交通还在试验中。当前仍需大力发展公共汽车和电车。

但是我国城市道路面积和空间又相当有限,因此,应当使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空间优先保证用于城市公交车辆。

如果让大量的私人轿车占用了这有限的道路面积和空间4辆轿车占用一辆公共汽车电车的面积,即16一20人占用15。人的面积,城市公交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是必须防止的。

所有的这些现实,有关部门应当正视。”

武大刘教授说“我认为,历来都是先有车,后有路,车到山前必有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