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读懂汽车消费者心理(《梦想充电站》为汽车梦充电)(2 / 2)

的经典车型。

1950年代末,亏损数年的宝马公司甚至考虑过卖给戴姆勒奔驰公司。

但随后,宝马发现年轻消费者对当时老派正统的奔驰感到厌倦,转而研发功率较大、操控性强的产品。

在1970至1980年代,宝马试着扮演技术领导者角色,譬如在1978年领先奔驰8年采用ecu电子控制系统,并展开‘终极驾驶机器’这类新颖的品牌营销,最终得以超越奔驰。

追求自由,有点叛逆,不愿受束缚,同时崇尚高品质的生活,这些特质随着婴儿潮一代的崛起渗入到品牌与车型之中,影响了迄今为止的全球汽车市场。

现在,汽车公司们希望能在我国重来。

福特公司去年首次在我国发布野马品牌,以期用自由、乐观、勇于开拓的米国精神打动我国新一代消费者。

但出生于1980年至1989年的中国新一代消费者生长在全球化程度更高的时代,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有什么想法呢?你觉得?”

沈笑夫想了想,道

“小型车以前意味着廉价,但现在,消费者无论车大小,都希望达到世界级标准,这更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促使汽车公司改变生产流程,我认为这是消费者对汽车业最大的改变。”

刘红林老师道

”嗯!的确如此!

很多公司觉察到,我国的80后作为消费者,对高端产品有着很强的认知。

无论是时尚、技术还是汽车,他们都希望得到最好的。

与此同时,他们更为挑剔。

他们成长在信息不再闭塞的中国,赶上了互联网时代。从品位上说,他们是全球化的。

我国消费者一天到晚都在上网。我觉得我国消费者越来越懂行。

我国的80后有时也令人困惑。

华国消费者对于某款车型的反馈,常与国外汽车制造商的猜测和预期截然不同。

比如,日产当初将tiida车型引入我国时,投放了两个版本三厢的颐达和两厢的骐达。

沈笑夫道“哦!是的!

刘老师继续道

“基于对中国市场之前表现的判断,日产想当然地认为,前者应该更受欢迎,但实际结果却完全相反。

而曾被日产内部认为‘引入华国可能为时过早’的suv车型逍客,华国销量却出乎意料得好。

华国市场变化得太快了。

京都车展上,一款刚刚发布的蓝鸟·印象概念车引人注目。

宝蓝色的车身,加上大胆的u型前格栅设计,很有视觉冲击力。

这款聚焦于我国年轻消费者的车型,没有刻意加大后排空间,而是更注重前排的驾驶空间,这颠覆了外资汽车公司此前所秉承的设计思路。

京都国际车展上,再次刷新纪录的118辆首发车,正从各个层面揣摩着中国市场的新口味。

相比父辈,我国的80后更注重个人品位和实际的功能需求,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尽管大多数人还处于事业发展早期,可支配收入有限,但他们喜欢接受新事物,而且雄心勃勃,希望拥有最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