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浅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梦想充电站》为梦充电)(2 / 2)

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一是严格限制整车进口,二是削减组装汽车数量,并将扶持的重点由组装车到零部件生产的国际化。

2、自主研发战略

进入上世纪70 年代后期,韩国意识到单纯依赖进口替代战略难以建立自己的汽车产业。

于是出台了小型车的研发战略。

韩国现代汽车最终研发出小型车nny,在海外销售并取得成功。

3、外资引进战略

上世纪70年代,韩国汽车行业开始逐步展开与外资的合作,利用资金合作等多种方式,灵活利用外资。

4、规模化与集约化阶段

上世纪80 年代,韩国逐步推进规模化与集约化战略,力图削弱韩国汽车企业数量,实现汽车业的规模化与集团化。

回答完毕!”

陈老师道

“嗯!回答不错!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韩国汽车经历了‘零部件进口零部件自主生产自主研发外资引进规模化’的发展历程。

这几个阶段,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相比较我国的汽车发展之路,在没有做好前期积累的情况下就盲目引进外资,最终造成‘引狼入室’。

引进外资的前提应该是建立在自身具备良好的消化与吸收能力,才能在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

其次,韩国政府明确的政策引导,例如,对汽车组装企业的限制也引导了韩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而我国,在引导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以及自主品牌的提升方面的力度还不够。

因此,我们对华国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有这么几条

第一条,政府政策的转变。

从宏观来看,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政策引导应进行转变。

再盲目引进外资,也无法改变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缺失的状况。

政策扶持的重点应该更多转向培育我们自己的零部件制造能力到整车研发能力。培育及扶持中国自主品牌,应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政策引导的核心。

第二条,汽车行业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

众所周知,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零部件是汽车行业的关键。

因为零部件往往占一辆汽车价值的 60左右。

而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占据汽车价值的零部件的大部分则要完全依赖进口。

我国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器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同时,对于产业链的上游,我们同样缺乏完善的营销能力,缺乏建设完善的营销渠道及营销网络的能力。

第三条,大力发展民族汽车企业与大量的合资企业相比,面临更加激励的市场环境的民营企业,具备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民营企业,往往经历了模仿——引进——合作开发——自主开发的道路,成长的道路相对更加健康。

具备了前期的沉淀积累,因而具有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的能力。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汽车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契机。

金融危机使国外许多知名企业企业不得不靠出售一部分知名品牌来缓解经济压力,例如保时捷公司出售保时捷、通用悍马等案例不胜枚举。

我国企业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收购外国品牌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例如,最近吉利汽车对沃尔沃的收购。

面临巨大机会的同时,中国民营汽车企业也应该看到自身的弱点与不足,即如何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如何在新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脚跟,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