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南下北上初成(2 / 3)

明末开山刀 桑甄 3648 字 2020-12-05

不过,由于他现在有很多事要做,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他下正式的任命书。

首先,得换驻地,黑虎寨是不能呆了,再呆下去必定会得疫病。

王则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不驻扎在盂县,而是选择了盂县与寿阳中间的方山。

这可是一个天然的大花园,作为驻地再合适不过了,他一定要把这里建设好。

于是王则之张贴告示,他出钱出粮请寿阳、盂县两地的百姓来帮他重建驻地。

一时之间寿阳、盂县两地的百姓蜂拥而至。

王则之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心情有些沉重。

这些百姓都是冲着浓粥,还有一天三十文的工钱才赶来的。

更有甚者,拖家带口,老老少少全都来了。

这也就说明吃不饱饭的百姓仍旧有很多。

虽然说人多力量大,不过当人数上千之后,王则之还是停止了招募。

他把这些人中的老弱剔除出去,压缩到六百多人之后,王则之才安排他们干活。

至于这建寨子的材料,大部分都是从黑虎寨拆下来的,小部分就地取材。

本来王则之也不想放弃黑虎寨,但是那里死了太多的人了,已经不适合驻扎了。

其次,就是之前还收了六百多流民,得把他们改为军户,然后把他手里的田都分下去。

他命阿牛带着鱼鳞图册,先去洞涡水圈地,按照鱼鳞图册把耿如杞划给他的田都圈起来。

圈起来之后,再给每家每户编籍造册,接着就是按人头分田亩。

王则之承诺三年内免田赋,三年后照常收取田赋。

他要给这些流民休养生息的时间。

最后,他还得把黑虎寨内的财货出手,毕竟养着这么多人钱粮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些财货有文举人的有泥鳅的,实在太多了,捂在手里就是烫手的山芋。

第一件,第二件事都不能急,只能慢慢的等。

唯独第三件事必须马上解决了,不然的话要是被人知道他有这么多财货之后,恐生觊觎之心。

黑虎寨内,人们热火朝天的拆着里面的建筑,唯一没拆的就是忠义堂,因为忠义堂后就是王则之的仓库,里面装满了财货。

王则之亲自镇守忠义堂,命齐奇、于忠等心腹把这些钱货伪装成建筑材料,分批次运了出去。

运出去之后,他从老兵营里,也就是在守黑虎寨时活下来的那些战士之中选了五十人,分配给王闪,让他们保护王闪拉货去南方售卖。

同时,他画出了红薯、玉米、朝天椒的模样,叫他务必在湖广府一带找到这三种植物,并把种植的技艺学到手,这才是重中之重。

王则之对王闪寄予厚望,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这两种植物给找到,在王闪的再三保证下,王则之目送着他带着队伍南下去了。

当然,这时候的红薯并不叫红薯而是叫番薯。

为什么叫番薯呢?这就有故事了。

明时,多年在吕宋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

一五九三年吕宋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止携带出境。

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一五九三年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

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

这玉米呢,也不叫玉米,而是西番麦。

因为在明朝,玉米是外国人给中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