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见证(1 / 3)

陛下务农记 华芋 5912 字 2020-12-03

湾湾将早点摆放好,我背着手道“木南兄,坐。”

邽州郑家大公子,名郑西,字木南。

他有些受宠若惊“陛下,草民……”

我知道他定是要说什么不敢僭越的话,打断道“哎木南兄,不必拘礼,孤邀你进宫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跟你探讨探讨学术上的东西,交流一下心得嘛。学术无国界,无尊卑,坐。”

我特地将早膳的位置选在田边,看着稻浪翻滚,金色一片,心情也会好一些。

郑西在田埂边看了一圈,摸着稻穗说“陛下这块田肥力相当好。”

“煦都这一片有很多农民磨绿豆粉,用磨粉时滤出的发酵浆液来浇灌稻田,肥效相当好。”

我拉他坐下,“先吃。”

郑西收回目光,道“黄豆亦是很好的肥料。”

“怎么说?”

“将黄豆粒撒在田里,一粒黄豆腐烂后可肥稻田九平方寸。自然了,最好是在黄豆价格低时用此法,所得收益便是播撒黄豆成本的两倍。”

郑西的祖父是陇西一带有名的农耕家,年轻时走南闯北,关于农事有不少经验,皇祖母曾亲去陇西拜访过他,并在《四时田事》里留下相关记载。

郑西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邽州干旱,多植小麦,对于水稻我了解得并不多。听祖父说过江南的麦子晚间开花,江北麦子白天开花,倒是稀奇。”

“再过一两月,秋小麦播种,木南兄何不多留几月,看看南方的景色再回去。”

“陛下这是…?“他有些吃惊,旋即笑道,”世叔在信中所言着实让我紧张了一番,可又不好推辞,故而只得硬着头皮前来。看来世叔还未能全然了解陛下的心意,有萧大人在侧,陛下眼里怎会容下别的男子呢?“

好小子,有眼力见儿。

我就是这样一个深情专一又霸道的帝王呢。

“早前在皇祖母的手札上看到,郑老太爷几十年前便尝试种植一种新的麦子,不知如今进展如何?“

“已见成效,只待今年冬小麦收割时验收成果。“

“好,若是成了,对陇西一带的粮食产量定大有裨益。“湾湾把我的小笔记本拿来,我搁下筷子,见他有些好奇我的举动,解释道,“木南兄方才说的黄豆施肥之法我得记下,来年试上一试试。我经验不足,农桑之事上还有许多盲区,得靠烂笔头记下来。“

郑西了然,说“草民斗胆,可否借陛下手札一阅?“

“这有什么的,喏,你看吧。“

每个人的笔记一般只有自己看得懂,更何况我这本字迹张狂不羁、图文并茂的手札呢。

我凑到他身边去,耐心给他解说。

“这页记的是浸种期的一些事项;这些是好几年前写的了,都是较为基本的东西,比如这页小画的意思是播种时用稻草或者麦秆包好种子,于水中浸泡,待发芽后撒播秧田,这页画的是秧龄满三十天拔起分插。懒得写字,就用简画代替。“

郑西浏览得很快,我坐回去,有些无奈“因为我行动受限,能亲自观察的只有这几分田地里的作物。手札所记一部分是书上整理来的,一部分是祖母留下的,一部分是去京郊游玩听当地农民说的。各地气候、地形不同,农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繁杂多样,我只能触碰到冰山一角。“

“已经很详实了,陛下。”他合上笔记本,“说实话,我从未想过陛下会亲力亲为,将每年每一批稻子的生长过程、产量情况仔细记录。在见到陛下之前,我还以为……“

他渐渐放松,语气也变的轻快,像是在和一个朋友说话。

“你以为我是一个什么也不懂,没有主见的草包,是个庸君?“

郑西笑了,微微摇头。他这摇头,含义颇为丰富。

“确实是这样啊,传言没什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