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贫穷早已限制了我的想象力(2 / 4)

资料,能有这么大?

蓦地,张一凡意识到了什么。

他想起上次帮陈舟做课题时,陈舟让他帮忙下载的文献资料。

要是按照那个量的话,保不齐真有这么多……

这样想着的张一凡,不由得有些忐忑。

要真是这样的话,他哪还有时间把毕业论文和陈舟的这个课题,放在一块参照。

他能够帮陈舟完成这个课题的任务,就算不错了。

不过,张一凡也没有立即就给陈舟打电话确认。

他在衡量自己的能力。

随着“叮”的一声,文件下载完成。

张一凡连忙解压压缩包,打开文件夹。

只看了一眼,张一凡就再一次叫道“卧槽,整整129篇!!!”

张一凡的叫声,自然是传不到陈舟耳中了。

不过,陈舟能够想象的到,就是了。

电话挂断后的陈舟,开始查看cern的后续实验计划,以及实验的时间节点。

陈舟既然选择了跟着弗里德曼继续接下来的学术交流活动,就肯定不会半途而废。

那么,cern的后续实验,他只能选一个时间上,适合自己的了。

至于具体的实验内容,陈舟觉得只要符合自己的课题方向,就没多大问题。

“lhc的对撞实验在8月2号,我想想……”

陈舟拿着笔,边看边画,把时间上还算合适的,全部勾了起来。

如果cern这边完全不介意的话,那他随便选择一个就行。

解决了cern后续实验的事,陈舟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发给张一凡的那些文献资料。

这部分资料,不止是张一凡要看,陈舟自己也同样要看。

当然,和陈舟让张一凡所做的梳理任务不同。

陈舟自己则是单纯的刷文献。

用陈舟自己的话来说,这是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和其它的粒子探测器相比,半导体探测器发现的较晚。

1949年麦凯博士首次用α射线照射n结二极管,才观察到输出信号。

当然,这也是因为半导体技术的限制。

50年代初,由于晶体管的问世,晶体管电子学的发展,促进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从而也加快了半导体探测器的发展。

半导体探测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为探测介质的辐射探测器。

最通用的半导体材料是锗和硅。

虽然半导体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和气体电离室相似,但是半导体探测器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却更为广泛。

这一点,就体现为在锗锂、硅锂、高纯锗、金属面垒型等探测器的基础上,所研制出的许多新型的半导体探测器。

比如说硅微条、硅漂移室等等。

而这些探测器所应用的领域,除了高能物理之外,还有天体物理、工业、安全检测、核医学、x光成像、军事等各个领域。

而且,世界各大高能物理实验室,几乎都采用半导体探测器,作为顶点探测器。

米国费米实验室的cdf和d0探测器,sc的b介子工厂的babar实验,cern这边的lhc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超环面仪器(ats)和紧凑渺子线圈(s),以及日国的kek,德国的hara、harb和ze等探测器都是如此。

并且,cern的lhc大型强子对撞机,在超环面仪器(ats)和紧凑渺子线圈(s)两个探测器上,还采用了硅微条探测器代替漂移室作为径迹测量的径迹室。

此外,根据陈舟的了解,丁老先生领导的as实验,为寻找在宇宙线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其探测器核心部分的径迹室,同样采用了多层硅微条探测器。

由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