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跨越世界(1 / 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便又是七日正会,这一番大圣离去,菩萨遂就变了之前大圣变得模样,又着木叉变了小癞和尚,去了台下,一道听玄奘讲经,便要听听这个释迦弟子、罗汉转生到底有多大佛性。

再说玄奘法师那里讲经,因是到了最后一日,便就早早请唐王拈香,一时间善声遍满天下,唐王李世民见此情景心中高兴,便又率文武百官、后妃国戚前去,浩浩荡荡,一时间也不知有多少人口,一起去了寺里。

见得唐王李世民来此,一城百姓自然也想沾个喜气,所以无论大小尊卑、贫贱贵富俱也到寺内听讲。

便是连得长安城中的生物也似有了灵性,大黑狗窜了狗洞躲在旁边听讲,地老鼠挖了洞穴,躲在土地待那玄奘到来,其场景之声势更是堪称前所未有。

观音、木叉化身之凡人便也随大流进入寺里,他们也是颇感兴趣,这菩萨也不知使个什么法子,却从人群后被挤到了多宝台边,也方看清玄奘模样,果然俊朗非凡,确有明智金蝉之相。

观音菩萨又将心思放在玄奘讲经之上,却听得玄奘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皆是气象颇深,似有造化生灵只能。

观音宣声佛号,心中暗暗喜悦,概是因为此番近了玄奘,却也更知其人佛性通透,只差一点灵光,便是自己此番不曾前来,他也终将悟透关卡,起了取经心思,然而她此来毕竟等他不得,便近前来,只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为何便只会谈小乘教法,可难道不会谈大乘么?”

玄奘闻得此言,遂是福至心灵,他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这里有礼了,不瞒老师父说,弟子如此所见各方高僧,其所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又是如何?”

观音见他模样倒也颇为高兴,便说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虽也不凡,然比之大乘终究差了。你可知我这里有大乘佛法三藏有何用处?”

玄奘又行礼道“弟子不知,还望老师教我!”

观音便道“大乘佛法三藏者,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能得天下永安!”

这时候,有司香巡堂官发现此事,便是急忙着兵将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玄奘虽然不愿,让他毕竟只是凡人,又如何能阻挡唐王之名,便就与那二人一起见了太宗,观音、木叉虽见唐王却也安闲自得,不曾拜会,只问道“却不知陛下令我等来此要问何事?”

唐王李世民道“你这两个和尚好生无礼,既然来到此处听讲,便当好好听讲,为何却又将玄奘法师拉扯下来,扰乱经堂,误了法师讲经岂不是罪莫大焉?”

观音笑道“何罪之有,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本就度不得亡者升天,若真个要度亡脱苦,寿身无坏仍旧需要我这里大乘佛法三藏。”

李世民闻言眉头一皱,却似不信,只询问道“那和尚,可莫要妄语,你若真有大乘佛法,便让寡人见识一番如何?”

观音摇摇头,只说道“见不得见不得,我佛有言真经便只传有心之人!”

玄奘闻言,忍不住插嘴问道“却不知何谓有心之人?”

观音道“所谓有心之人便是有大毅力大智慧之僧人,他便能脚踏实地,行十万八千里到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求取真经,我佛自然于佛法三藏相赠,那时便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李世民摇头道“空口无凭,朕却又该如何信你?”

观音但笑不语,却突然有金光闪烁、锐气千条,笼罩了菩萨与木叉,唐王李世民尚且没有反应过来,便有秦琼、敬德两位大将护在前方,他们各持武器严阵以待。

然而那金光以后却漏出观音菩萨那救苦救难的真身,手中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