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本不该如此……(1 / 4)

就在陆军部这边还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克洛维城治安难题,刚刚意识到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民兵武装已经实质上导致了克洛维城的「分裂」同时,热性好客的市民们,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维护他们的权益了。

偏僻的长巷,热闹的街道路口,两拨或是三拨队伍散漫的人群沿街墙对峙,手里端着买来,或者兵变时趁乱偷、抢来的枪支,更有甚者还在队伍后面拖着从叛军手里夺来,白厅街警察还没来得及收缴的火炮,准备用货真价实的「真理」来证明,左右沿街的商铺和公寓,是本社区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或许是受到了军队和工厂护厂队的影响,他们还都特地穿上了颜色相同的「制服」——多数只是在外面披着件差不多的外套——打起了充满象征意义的旗帜。

普通些的大都叫「街民兵团」,或者是「步枪队」,特色点有「忠诚连」,「孤勇军」,「顽石步兵营」,「号角先锋大队」…为了拉拢社区内某些商家或者团体,还有些干脆直接在名字里体现出来,类似「老约翰药店守望者」,「维克托杂货铺长枪军」,「渔市工人大联队」……

于是白厅街警察总部和奉献宫收到的治安就变成了这样的画风:上午是忠诚连和雇佣军在外城区某某酒馆大打出手,先锋大队袭击了顽石步兵营营长的出租屋,房客为求自保不得不端枪参战;中午渔市工人冲进某不知名养老院纵火,维克托杂货铺趁机哄抢隔壁仓库,老约翰药店恼羞成怒,出动大炮轰击闹事者……

光是现场积极互动显然还是太单调了,积极活跃的市民们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战场:先是内城区某个较边缘的街道,有人在《克洛维真相报》上痛斥这种严重破坏了城市治安的武装械斗,表示大家应当尽快放下矛盾,王国政府自会出面解决问题的。

毫不意外,这位写手被喷了个狗血淋头——字面意义上的。

不仅是被几个让他点名批评的民兵武装抓起来不停地殴打,仍然感觉不过瘾的民兵头头们也纷纷去找报纸,砸钱让报社为自己这边的「正义之举」背书站台,顺便把死对头痛骂一番过嘴瘾。

这就像潘多拉魔盒,当被打开的那一刻开始就绝不可能再被盖回去:愈演愈烈的骂战迅速造就了大批三流小报,让克洛维城的造纸业和传媒业前所未有的繁荣。

而像《王国忠诚报》,《克洛维真相报》这种略有些影响力的报纸也纷纷主动下场,根据自己的主要读者群体选择站队,或是支持或是反对,不少找不到工作但认识几个字的「社会评论家」,很是靠这种骂战养活了自己,不仅吃得上黑面包,偶尔得到了读者寄来的打赏,还能在自己的劣质咖啡里几块粗糖。

寒风凌冽中饥肠辘辘的克洛维城,就在这份热闹非凡中把圣徒历一百零三年的新年抛在了脑后,足足过了五天才好像终于意识到,是不是把什么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五天的混乱和纠纷,给了刚刚才站稳脚跟的克洛维王室和他忠心耿耿的内阁收拾残局的机会:叛乱的陆军流放的流放,撤职的撤职,枪毙的枪毙…侥幸逃过一劫的也被发配给铁路委员会当壮丁,修理铁轨搬运物资。

随着北港的咸鱼干和南方的小麦土豆终于运抵克洛维城,引发整场混乱最大的诱因——饥荒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初步缓解。

当然,也仅仅是缓解:事发突然,还赶在冬天,铁路委员会和王国各个行省的政府能征集到的食物肯定很有限,自然也是以必需品为主;勉强吃饱肯定能满足,但也仅仅是吃饱而已,质量和数量基本都不用指望了。

考虑到王国政府那基本崩溃的基层力量,想要把这些物资发下去考自己显然已经不现实了,各个民兵武装再度积极出面,表示非常愿意为仁慈善良的安妮王后排忧解难。

安森在兵变前的推测再次得到了确认…这些武装力量已经不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