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以观后效(1 / 2)

张羡的长篇大论才说了一半,终究忍不住,偷眼去看堂内众人的脸色。

堂内的众人神色尽收于张羡的眼底。

这不看还好,看了之后张羡心里更纠结了。

只因众人的脸色确实不尽相同。

骠骑将军张俨听着他的话,脸上摆出有一副摇有兴致的样子。

而那并州牧张辽仍然是刚才那副双眼看天,不置可否的样子。

这倒是让张羡腹诽不已,仿佛这魏延不是这张辽引来相见的一样。

如今出了事,他便开始装傻了。

呸,不当人子!

而那提议将这魏延斩首了事的军师祭酒戏志才,则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原来充满智慧的眼睛,如今也一副古井无波的样子,让人看不出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张羡怕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他如今已经投入到了骠骑将军的麾下,但戏志才作为军师祭酒,在骠骑将军的阵营之中,可谓是位高权重。

虽然如今骠骑将军对他礼遇有加,但是他的地位比起戏志才来,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张羡如今为了这魏延说话,万一这戏志才是个小气的。他以后的日子恐怕就难了。

张羡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他也总不能让着魏延去死啊!

而那本来有些垂头丧气、惊恐未定的魏延,听着这张羡的话之后,眼睛里慢慢的又浮现出了些许的神采。

好吧!何止是有神采。此时的魏延心里正在大赞。

果然还是老领导讲义气啊!

在场的人肚子里面多少都是有些墨水的,没有哪一个人是听不懂张羡话的。

张羡所说的话,所引用的典故全部出自于法家的《韩非子》。

虽然张羡是个儒家子弟,但是对于其他的诸子百家所留下来的典故,也都颇有涉猎。

自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如今,也不过区区两百年不到的时间。

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此时还是留了下来的。

无奈,张羡看了看众人的脸色。又看了看那魏延充满了希望的眼神,想了想,最后还决定还是接着往下说。

只见张羡继续说道“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不肖者得于不任。言不用而自文以为辩,身不任者而自饰以为高。”

“世主眩其辩、滥其高而尊贵之,是不须视而定明也不待对而定辩也,喑盲者不得矣。”

“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然则虚旧之学不谈,矜诬之行不饰矣。”

张羡终于一口气把这些话全部说完了。

并且,等他说完之后,便稍微转过头去,不敢再看戏志才的脸色。

他这一次,可能还真把戏志才给得罪了。

张羡说的话,张羡全部都听懂了。

其实张羡的意思也非常简单。长篇大论下来。讲的也很简单。

这其中,张羡举了几个例子。

其中第一个例会,张羡说的就是,人都睡着了,就不知道谁是瞎子都不说话,就不知道谁是哑巴。

睡醒后让他们看东西,提问题让他们来回答,那么哑巴、瞎子就原形毕露了。

张羡通过了这个例子,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不听一个人言语,没有本领的人就不能发现不让他任职,没有德才的人就不能发现。

听别人说话而责求他有相应行动,让他任职而责求他能把事办成,那么没有本领、德才不好的人就原形毕露了。

然后张羡又接着说的第二个例子,其实也非常的通俗了。

说的就是要想得到大力士,却光凭自己介绍,普通人和乌获就无法加以区别。

把巨鼎大案交给他们举,是疲弱还是勇健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