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终章(上)(2 / 7)

沿的关键。

双方可以展开定期的学术交流,科研人员互访,甚至可以有合作的科研课题。

从会议室出来,戴誉看了眼手表,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不过,他今天光开会了,案头上还有不少紧急文件没有批阅,又得加班了。

正琢磨着给媳妇打个电话报备一声,经过一个办公室的时候,却被自己带的博士生严如钧叫住了。

“老师,耽误您一会儿时间。我在发明论坛上发现了点异常,您还是来看看吧。后续怎么处理还得由您拿个主意。”严如钧的面色有些严肃。

戴誉拐个弯进入他们的大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年轻人们纷纷跟他打招呼,还有问他最近是不是没去打篮球的,戴誉摆摆手让他们忙自己的,就坐到了严如钧的电脑前面。

另一个向来闷不吭声的博士生主动过来,帮他的茶杯里续了水。

戴誉点点头,笑着向他道了谢。他习惯于在下面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溜达,院里百分之九十的人他都认识,尤其是这间办公室里的研究生,大多都是与他相熟的。

严如钧帮他输入了发明论坛的网址。

戴誉等着网页跳出来,还真不知道什么事情能让向来稳重的严如钧如临大敌。

这个发明论坛是他小舅子夏洵创办的。

夏洵大学时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以后被分配去了电子计算机研究所工作。

不过这小子脑袋活泛,受不了在研究所里按部就班的日子,干了十多年就辞职下海了。

在八九十年代的老百姓眼里,电脑还属于尖端高科技产品,谁要是能学会用电脑,那就是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

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有对子女的教育极其重视的父母,针对这种现象,各类补习班和特长班层出不穷。于是,夏洵辞职以后自荐去了少年科技中心,教青少年们用电脑,算是赚了一笔快钱。

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再跟姐姐姐夫临时借点钱,在三年前,他跟同学合伙开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起了门户网站的业务。具体赚了多少钱,别人无从得知。但是人家去年在北京四环买了一栋带地下室的二层别墅,把住了一辈子宽敞房子的父母从滨江接来了北京养老。

而这个发明论坛就是他们那个公司在尝试的一个项目。

这个论坛的受众群体定位在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发明创造爱好者,以及各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前两类人好吸引,关键是最后一类人不好找。

科研人员整天忙得要命,即使会上网也不会精确找到这个发明论坛里面。再说,人家一群王者,没必要注册账号来跟一帮青铜交流学术问题。

这个论坛半死不活地支撑了小半年,眼瞅着要办不下去了,夏洵来向自家姐夫求助了。

想让他帮忙邀请一些理工科的专业人士进入论坛,帮助那些学生和业余爱好者们解答一些问题。

为此,他还专门给戴誉开辟了一个飞友板块,让戴誉可以给某些在物理或飞行器方面有困惑的初学者,一些答疑服务。

戴誉对小舅子的事业还是很支持的,确实帮他拉来了不少人,多数是他过去的老同学,老朋友还有一些退休人士。

他不知道别人对这个论坛是什么态度,反正他自己还挺喜欢在论坛上闲逛的。

这上面有些年轻人的思维很活跃,一些发明创造的点子还挺有趣的。

他之前就看到过一些有意思的帖子,比如,红外线汽车防撞报警显示器,可以将沐浴露撞进喷头里的多功能淋浴喷头,还有抑制头皮屑真菌糠皮孢子菌繁殖的理疗梳子。

虽然有些设想一看就不靠谱,甚至是骗人的,但是戴誉还是从中寻到了许多乐趣。

偶有一些奇思妙想,对他的工作也能有一些启发。

看得多了,他也会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