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董虎的兵(2 / 3)

两千兵卒齐齐向右转身,重重踏地。

“向后转——”

“轰——”

……

“推阵——”

“轰——轰——”

一千持矛举盾兵卒,举盾猛然向前一推,手中利矛猛然刺出,连连大步推进三步,正在观阵的千骑营也有了些骚动。

“拒阵——”

“唰!”

“轰——”

举盾兵卒一手持盾,一手持矛,一副随时应对敌军冲击一般。

董虎大步上前,刘弃等人不解,也跟着走入军阵中,孙牛却像是知道大头领在检查着什么,忙指着一群群左腿踏前兵卒。

“大头领说过,持盾御敌与持矛杀人是不一样,大头领请看,兄弟们都是个个左脚向前的,咱黑牛已经试过了,就是咱跑着冲撞也不能撞开!大首领若是不信,咱现在就撞一下试试!”

董虎不由笑了,他能看到兵卒的状态。

“不错不错,你把兵训练的不错,只要好好跟着咱干,咱就绝不亏待了你!”

孙牛心下大喜,忙说道:“大头领要不要再看看开阵、闭阵,以及十人小副队的配合?”

董虎拍了拍孙牛肩膀,笑道:“好啊,接下来由你来指挥操练,咱在一旁看着。”

孙牛心下跟吃了蜜似的,与一干将领走出军阵后,一通军阵操练,尽管仅有数月的操练,却也有了开战前第二大队的样子,对此董虎很是满意,孙牛也由第二大队长,直接成了佣兵军团第一步兵营营将。

队长哪有营将听着提气,孙牛大嘴咧得老大,几人笑谈下,他又将第四大队第一中队胡三提溜出来,很是在大头领面前告了胡三一状。

雇佣兵二头领董瑁前往陇西郡治所狄道,姚山领第三大队、华雄领第四大队随后也被调入狄道防御,只是后来因种种原因,或因小富即安,或跑到狄道后嫌弃雇佣兵待遇太低跳槽,或是其他人诱惑等等,第三、第四大队减员严重,两个大队竟凑不够一个大队的编制了。

董虎有这种心理准备,自雇佣兵招募时,他就有雇佣兵随时解散的准备。

许久未见,兄弟们自然是饮酒一番,直至吹牛打屁了半日,董虎这才略带醉意前往临洮城,身边也仅带着董重所部重甲骑,余者全都留在了虎口堡。

大汉朝的编制遵从“二五”编制,最大的编制是营级编制,五部十曲为一营,一“部”即一校尉或一司马所领兵卒。

5人一伍,设伍长;10人一什,设什长;50人一队,设队率;100人一屯,设屯长;200人一曲,设曲侯;400人一部,设司马或校尉;2000人设一营,设一营将,即将军。

司马与校尉在统兵人数是一样的,但校尉职权更大,而且校尉与校尉也不一样,诸如临洮所在的陇西郡南部校尉,此类校尉是州郡校尉,早些年时,每一个州郡都有这样的南北校尉,只是后来帝国财力不足,除了临近羌胡的州郡保留一些,余者都裁撤掉了,此类校尉的战时抽调兵马权利,只限于所处郡县。

还有“护羌校尉”这类营级校尉,虽是校尉,却是“营”级将领,与护(使)匈奴中郎将是一样的级别,理论上,只要哪里有羌人,哪里就是“护羌校尉”管理的地方,如此可就大了,整个大西北都有羌人。

还有一种是雒阳所在的北军五营校尉,北军五营加在一起也仅有四五千人,可他们身上都有个“郎官”名头,大汉朝各地统兵将领大差不差都有个郎官在身,而五营校尉一旦外出作战,通过“郎官”身份直接指挥各地统兵将领,进而统领各地兵马。

平时看不出来,一个校尉也就统领个四五百人,只有战时才能看出权利之大,但不管怎么说,正常编制时,2000人的营将最大,董虎不是大汉朝军队在编人员,雇佣兵顶多算是自发性组织的乡兵,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刺激到了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