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解学龙的效忠书(二合一)(2 / 4)

至于说是不是可以让第七师这支南下兵力先不横扫江西中部以及北部地区,而是直接绕过鄱阳湖,直接杀到湖口去。

从军事上来说这个决策是可以的。

但是在经济上却是得不偿失的。

不要忘记,楚军东进的直接原因,往大了说是统一华夏之类的,但是往小了说,楚军东进的目标很简单并且纯粹。

那就是杀入赣北、江南,抢占当地的钱粮以避免财政破产!

所以攻破九江,杀入赣北之后,楚军的第一目标并不是歼灭多少明军,攻克多少城池,而是趁着明军那边反应过来之前,嗯,那些权贵士绅大户们带着钱粮跑路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江西北部以及南部地区,尤其是那些水运发达,良田甚多的赣江水系地区。

而这,也是第七师最重要的战略任务。

不客气的说,后续楚军东进所需要的钱粮,可都等着第七师攻城略地收取钱粮呢。

所以,第七师不可能说放任这么多钱粮不去抢占,反而是执行纯粹的军事任务,直接杀到湖口去的。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是经济的延续。

毕竟战争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之争。

而值得注意的是,大楚帝国陆军里的各主力部队,依旧不归属各守备司令部所辖。

甭管是那几个暂编混成团,还是各主力师,乃至其他一些独立主力部队,还是说近卫军,通通都是不归属守备司令部指挥,而是由军务院直辖。

罗志学通过守备司令部的设立,也算是再一次明确了主力师和守备师之间的区别。

一个是主力野战部队,一个是地方守备部队。

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资源分配。

毕竟楚军里的各守备军,其实最开始只是为了安顿数量庞大的战俘,顺带把里头的一些能打仗的战兵挑选出来为自己所用。

但是真心没指望过靠着这些守备军打仗。

而实际上这些守备军的战斗力也不咋地,用他们来对付明军里的营哨兵那是可以的,但是用来对付明军里的新标军就明显不够看了。

如果说后续北上了,和东掳对上的话,这些守备军也是送死当炮灰的命。

所以,在罗志学的心中,这些守备军只是一时之计,先用着。

等战斗任务不紧张的时候,或者是某支守备军的驻地变成了后方腹地,没什么战斗任务之后。

那么这些守备军就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精简,那真正堪用的精锐挑选出来进行整编为主力部队,守备师的素质虽然差了点,但是挑挑拣拣,一个师缩编为一个主力部队编制的混成团勉强也可以。

这样一个主力编制和装备的混成团,可比一个守备师战斗力强多了。

而挑选剩下的守备军将士,安排去屯田自力更生,以节省军费开支。

屯田几年后,看情况调往边疆进行屯垦,或者干脆退役复员让他们重新变成农民或工人。

如此一番整合下来,到时候也不会剩下什么守备军了。

通过各省守备司令部的设立,军方的高层们也是再一次知道了罗志学对守备军的态度以及未来的安排。

先整编出来担任次要作战任务,等没任务之后直接精简,挑选精锐编练为主力部队,余部屯垦,屯垦数年后退役。

如此既能安排数量庞大的降兵,不至于让这些降兵们流落到地方危害治安,乃至演变为流贼,同时又能持续控制军费的支持。

对此军方的高层们也是很支持的。

现在军费的开支实在太庞大了,而军费开支里,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人员耗费。

而守备军因为其来源于战俘的特殊性,随着大楚帝国的不断扩张,那么必然规模会不断的扩大,而且扩充速度比主力部队扩充的速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