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东西方哲学的差别(2 / 4)

了找搭子看演出聊天才编出的理由。虽然确实和罗纳德一起看演出,聊艺术确实感觉很好就是了,两人可以说一见如故。

听罗纳德的回答,大贺典雄就知道这人绝对是贯通中西思维的,难得的人才。一般阿美利加人,哪里懂得在上位者咨询的时候,要先表示谦逊的东方哲学?

就连索尼在阿美利加分公司的副董事长,资历最深的西方人员工舒尔霍夫,也没有这样的自觉。阿美利加人一看到这种机会,不趁机吹嘘一下自己的能力,就算东瀛通了。

“罗纳德桑是喜多川桑亲自推荐的人选,我特地找来你导演的两部东瀛文化电影,‘龙威小子’和续集,宫城师傅的角色就是一个具有东方哲学思维的大师,我就知道他没有推荐错。”

大贺不紧不慢地解释自己的来意。至于罗纳德说的自己不是企业家,根本不是他考虑的重点,自己不也是歌唱家半路出家,现在也当上了索尼的二把手吗?

大贺是很精明的管理者,他的问题,主要是他对阿美利加艺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思维实在是无法理解,而公司内部的明白人也未必会畅所欲言。喜多川推荐了罗纳德,他就想来试试看这位好莱坞出名的喜欢东方文化的导演的想法,有什么启发。

“所以,你在哲学上的挑战,究竟是什么呢?”罗纳德听到是聊聊哲学这种高深的问题,也放心下来。反正自己也懂点东方思维,和对方聊聊哲学,糊弄两下还是可以的。

“哎,我们索尼唱片想收购你们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我们三次出价,已经感觉做到了仁至义尽,都被哥伦比亚的高层拒绝,我实在是不明白伱们……的思维方式。所以这次想要请教……”

大贺典雄实在是苦恼的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边。

原来索尼和哥伦比亚唱片合作历史很长,早在六十年代就成立了东瀛的合资公司。1982年更是在阿美利加投资数千万美元,成立了合资的新式CD唱片工厂。

在1986年,一位经营度假村发家的企业家劳伦斯·特休取得了哥伦比亚集团的控股权,他打算出售旗下的唱片公司。

哥伦比亚唱片的总裁,沃尔特·叶特尼科夫得知消息以后,马上建议合作伙伴索尼公司吃下这个优质资产。

索尼的会长盛田昭夫,和社长大贺典雄都很兴奋,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进入阿美利加市场的机会。马上委托阿美利加分工厂的副董事长舒尔霍夫,权和哥伦比亚谈判。

1986年11月,索尼第一次向哥伦比亚提出收购邀约。特休给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开出了12.5亿美元的价格。

盛田和大贺确认了这一价格,虽然很贵,但是值得。同时索尼的舒尔霍夫与哥伦比亚唱片的叶特尼科夫达成协议,保证收购后唱片公司的管理层不发生严重变化。更重要的是,录制中的音乐作品不会有问题(那时候最重要的当然是MJ的新专辑)。

但是哥伦比亚艾尔董事长劳伦斯·特休传来了坏消息:董事会否决这项建议。特别是副董事长帕莱,强烈反对放弃唱片业务,而且说服董事会否决了这项提议。

九个月以后的八七年夏天,特休第二次提出了收购动议,这次的收购价格,比第一次几乎涨了60,达到了20亿美元。盛田昭夫和大贺典雄,几乎没有犹豫的答应了新价格。主要原因,是那时候的日元正在快速升值。

但是反对派哥伦比亚集团公司的副董事长帕莱,还是纠集了一批犹太裔高管,投票反对新的出价。他们在索尼的态度里发现了问题,想再敲敲竹杠。

第二次收购失败以后,事情在美国股市崩盘的“黑色星期一”以后,又一次出现了转机。这次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对哥伦比亚的前景产生了严重动摇。

股灾以后的第二天,特休告诉舒尔霍夫,如果索尼仍然对唱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