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2章 奔走衙门(2 / 3)

隐隐让人心里捏把汗。

原本他是纪委书记,本土系包括岳峙在内千方百计要换人,京都却乐见这种常委的存在,几经周折换任正法委书记,仍留在常委之列发挥应有作用。

纪委书记与正法委书记还是有区别的,姜涛心中怨气无须多,与岳峙等人梁子结得更深了。

两天后,会议休息间隙徐尚立抓住姜涛去洗手间的机会,于煜守在外面,两位省领导站在便池前作了近十分钟交流。

「我真是第一次听,从来没人在我面前提起过!」姜涛愤懑地。

徐尚立沉重地:「信息不对称啊,下面都挑好听的、顺耳的汇报,真实情况被堵在中间环节,有时必须通过特殊、极端方式才能达到目的,明我们的确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基层。」新

姜涛道:「我马上安排调查组彻查!姓凤的很混账我早就知道,没想到混账到这个地步!」

「这个调查……」徐尚立略加躇踌还是把话挑明了,「可能公安方面首当其冲,我不便指名道姓,但我上次率队的调研组遭到追杀,省厅先是消极对待,经王书记发火后才出了份含糊其辞的报告,所以……」

他虽没有指名道姓,其实已得很明确,即副省长兼公安厅长刘先智是偏向榆达集团的。

姜涛笑笑,压低声音道:「那个人不用担心,昨天王书记去了京都,估计很快会有法。」

「哦——」

涉及常委之间的机密,姜涛点到为止,徐尚立心里略有所悟也没再追问。

就在徐尚立与姜涛密谈时,王益峰来到钟组部。

之前朱正阳百忙之中抽出钟接见了他——这是省委书记的特权,而作为朱正阳也很重视省委书记汇报的情况。

这是王益峰入主通榆后第一次单独汇报,也是第一次向组织提要求,因此格外谨慎也有些紧张。他简要汇报空降通榆以来取得的进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解决的思路,最后专门提到徐尚立调研国企遭到追杀一案,委婉表示公安系统在调查此案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消极情绪,结论也令人无法接受。

——拿掉刘先智,是王益峰全面掌握通榆状况后作出正治选择。既不显得重,毕竟常委班子刚刚调整过,再换似乎无容人雅量,京都领导也要权衡班子稳定和持续性问题;又实施了精准打击,因为省公安厅是非常要害的部门,捏在本土系手里就是一杆枪指哪打哪,无往而不利。

另外换个副省长而非省委常委,京都领导们更容易接受。实话,刘先智这个名字在朱正阳这样的层面恐怕都没印象,表现好与差,该不该换,主要还是尊重王益峰的意见。

这就是省委书记的权力所在。

听到徐尚立的名字,朱正阳微微动容——之前徐尚立任正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期间,多次在高层学习会议上做过专题讲座;也正因为徐尚立那份鲜活的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调研报告,给朱正阳等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讨论空降通榆人选时,包括任厚明、吴郁明在内的多位局领导不约而同提到徐尚立。

但要陈皎、燕慎等半点作用都没发挥,那又太天真了。到这个层面个人努力与外力提携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朱正阳还联想到不久前严华杰过,徐尚立把于煜带到了通榆。一个名字在朱正阳这样的超巨容量的脑子里留下两条关键点,足以明问题。

「尚立同志工作作风认真踏实,在经济领域特别农村脱贫致富方面有着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朱正阳夸了徐尚立一句,然后道,「通榆要发展,首先必须打造一支肯吃苦、肯动脑筋、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在这个过程中,尸位素餐、碌碌无力甚至阻碍改革者要毫不犹豫清扫出我们的革命队伍!益峰同志要拿出魄力,拿出勇气,一着不让推进通榆经济的整体腾飞!」

朱正阳没直